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行业资讯 >>交流学习 >> 常见不达标审计底稿现象、原因分析及修改办法
详细内容

常见不达标审计底稿现象、原因分析及修改办法

Q1:审计工作底稿有什么作用?

A:简单讲有五个作用:1、为编制审计报告提供依据;2、证明审计目标的实现程度;3、为检查和评价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提供依据;4、证明是否遵循内部审计准则;5、为以后的审计工作提供参考。

Q2:审计工作底稿主要包括那些要素?

A:八个要素。分别是被审计单位的名称;审计事项及其期间或者截止日期;审计程序的执行过程及结果记录;审计结论、意见及建议;审计人员姓名和审计日期;复核人员姓名、复核日期和复核意见;索引号及页次;审计标识与其他符号及其说明等。

Q3:如何获取审计证据?

A:四个方面。1、标准,即判断被审计单位是否存在问题的依据;2、事实,即客观存在和发生的情况,事实与标准之间的差异构成审计发现的问题;3、影响,即问题产生的后果;4、原因,即问题产生的条件。

Q4:审计工作底稿达标的标准是什么?

A:审计人员作出的记录,应当使未参与该项业务的有经验的其他审计人员能够理解其执行的审计措施、获取的审计证据、作出的职业判断和得出的审计结论。这句话是不是太形而上学了?通俗的讲就一个标准:评价审计底稿好坏的首要标准是能不能被审计报告采用!

Q5:撰写审计工作底稿有什么技巧吗?

A:没有!要素齐全、语言简练、逻辑缜密即可!

笔者最常用的是对比法,将查证的事实行为与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为进行对比、将查证的履行情况与约定的标准进行对比、将大数据分析的结论与对应事项的行业标准对比……还有分析法,研究财务数据之间、财务数据与非财务的业务数据之间可能存在的合理关系,对相关信息作出评价,并关注异常波动和差异……

Q6:审计工作底稿的点睛之笔是什么?

A:审计意见和建议。

发现问题仅仅是审计工作的第一步,按照规范编制达标的底稿是第二步。只有洞察业务、了解问题的来龙去脉后才能有针对性的提出最佳的审计意见和建议是第三步。但只有被审计单位将审计整改落到实处,让审计成果落地生根才是审计底稿的终极目标!

审计底稿常见的主要问题:

1、审计查证事实描述不清晰、不完整

审计查证事实是底稿要素里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在该部分应该用通俗、浅显的语言清晰、完整、言简意赅地对查证事实进行描述,使阅读人能够准确地了解事情的经过。存在审计查证事实描述不清晰、不完整,使用的语言过于专业化晦涩难懂等问题。

例一:“少计营业外收入”底稿

在某“少计营业外收入*万元”底稿中描述,201**月,被审计单位收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拆迁房屋补偿款*元,其中税金*元。至201*12月末,少计营业外收入*元。

审核意见:审计查证事实描述不完整。该底稿描述的事项应该是被审计单位房屋拆迁,对于获得的补偿款未确认收入。如果房屋尚未拆除,企业尚未进行固定资产清理处理,那么拆迁补偿款在往来科目反映是恰当的;如果房屋已拆除,在做固定资产清理会计处理时,拆迁补偿款应一并做相应账务处理。基于上述原因,因为房屋的状态关系着问题的定性,本底稿在事实描述里至少应包括房屋拆迁的状况,明确其尚未拆除清理,还是已经拆除清理完毕。

2、审计程序执行不完整

审计程序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可能采用的,用以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发表恰当审计意见的程序,包括审查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查阅与审计事项有关的文件、资料,检查现金、实物、有价证券,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调查等方式。此外,针对具体审计事项,审计人员应通过职业判断判明应执行何种程序、收集何种证据才能充分支持审计结论。

例二:“提前开工”底稿

在某“提前开工”底稿中描述了批复开工日期,及提前一年开工的问题。

审核意见:底稿只就发现的事情做了审计工作,未站在更高的角度去分析问题。1.未审计施工的依据,关注是否签订了施工合同,如果签订了合同,应关注决策审批程序是否合规;2.未关注该项目是否进行了招标,是否存在虚假招标情况;3.施工图纸使用的是何版本,有无变更及形成损失;4.结算依据是什么,概算未批准的情况下依据什么签订的合同。

3、审计意见操作性不强

审计意见是审计人员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提出的处理意见,它既要符合有关法规和制度要求体现一定的政策性和指导性,又要结合实际情况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审计意见不当可能造成被审计单位整改不充分达不到法规、制度要求,或者被审计单位难以整改的情况。

例三:“以领代耗”底稿

在某“以领代耗”底稿中描述,审计期间经盘点,被审计单位“以领代耗”但仍保管在各研究所的账外料171万元;存放在外租的储备库房的危化品价值约39万元。两项合计账外材料约210万元。审计意见为严格按照会计手册,规范对存货的核算与管理。

审核意见:审计意见不具体。审计意见应要求被审计单位将账外存货入账,并审查账外料的收发记录,确认其是否存在私自变卖用于小团体及个人牟利和因过失致毁损的情况。  

4、重大发现未形成重大事项底稿

一直以来,违反国家法规及集团公司管理规定私分公款、转移国家资财、挥霍浪费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等内容始终是内审关注的重点事项,与此相关的审计发现均应形成问题类型审计底稿体现在审计报告中,对于金额重大、性质恶劣的问题还应形成重要情况上报。重大问题的发现和反映既有利于规范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管理,又有利于树立塑造审计队伍的专业形象和公信力。

例四:“某账外非公司法人”底稿

在“某账外非公司法人”复核审计工作底稿中描述,****年,由被审计单位财务科借款验资成立非公司企业法人H实验室,验资后借款已还,被审计单位账面未与之形成股权关系,H实验室的法定代表人为被审计单位的副总工程师,经营范围与被审计单位相同,财务由被审计单位代管,20**年末,银行账户余额351万元。

审核意见:重大发现未形成重大事项底稿。该底稿所述事项显然属于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问题,属于应编制问题审计工作底稿的内容,但审计人员只编制了复核工作底稿。根据已经掌握的情况,审计人员应进一步查实该实验室的收入来源、创收团队人员背景、开支情况、成立实验室的决策过程、是否涉及利益输送和收入截留,并根据查证结果明确提出将实验室入账或清理及追究相关人员责任的审计意见。

5、引用审计依据不当

审计依据是审计人员得出审计结论,发表审计意见的基础,它应当在适用范围、适用事实、适用时效等方面与审计结论和审计意见严格契合。在审计过程中,应优先使用对于具体事项的详细规定作为引用依据,尽量不使用原则性的总体规定,以增强审计结论和审计意见的公信力及权威性。

例五:“某多结算费用”底稿

在某“多结算费用”底稿中描述,被审计单位与某企业签订《技术开发合同》,合同里约定了用量,实际用量小于合同约定量,但结算价款时,被审计单位未按照实际用量而是按照约定用量与该企业进行了结算。该底稿引用的依据为国家六部委审投发《建设项目审计处理暂行规定》(1996105)第十四条“工程价款结算中多计少计的工程款应予调整”。

审核意见:引用的制度依据与查证事项不相关。从底稿的陈述内容看,虽然双方签订的是技术开发合同,但实质上是油层保护剂的购销行为,不属于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项目,与《建设项目审计处理暂行规定》的适用范围不符。


 

声明:尊重原创、重在分享。发布的文章除无法联系到作者并获得授权外,我们均会注明作者和文章来源。如作者见到请及时联系我们,在得到您的授权后,重新发布或第一时间删、改,谢谢!


联系电话:前台:010-69431888       审计:赵老师 1362 138 9950 

                  评估:段老师 1367 116 0158   

                  造价:赵老师 1391 136 0492  


联系邮箱:xinhebiaozhun@163.com

联系地址:北京市顺义区仁和镇仓上小区37号楼3层2单元302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