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终利润结转的正确流程(含流程图及会计分录)由于会计核算要分期,所以到了年终,就需要对全年的经营成果进行决算,会计核算也要对收入、成本、费用等以及利润进行结转。声明:本文中无特别声明的,会计核算适用的是《企业会计准则》,而不是《小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 年终利润结转的正确流程 (含流程图及会计分录) 一、首先是损益类科目结转入“本年利润” 这个就不多说了,都是学会计的,什么是损益类科目不用我解释和多说。反正,到了年终,所有的损益类科目必须结转平。 1. 收入、收益类科目结转: 2.成本、费用、损失类科目结转: 二、进行纳税调整清理,并确认“所得税费用” 有人会觉得奇怪,还没有到企业所得税汇算的时候,为什么要做纳税调整清理呢?因为会计核算和税法规定存在着很多差异,会形成永久性差异和暂时性差异,对我们确认“所得税费用”会产生影响。 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负债以上分录是合并在一起的,实务中可能是需要分成多个分录的。关于所得税费用以及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的问题,比较复杂,以后专文分享。确认所得税费用后,就可以结转: 借:本年利润 贷:所得税费用 三、将“本年利润”转入“利润分配” “本年利润”也只是一个过渡科目,最终还需要转入“利润分配”科目。 1. 亏损: 贷:本年利润 2. 盈利: 借:本年利润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四、利润分配顺序及分录按照我国公司法和《企业财务通则》的有关规定,利润分配应按下列顺序进行: 第一步,计算可供分配的利润。将本年净利润(或亏损)与年初未分配利润(或亏损)合并,计算出可供分配的利润。如果可供分配的利润为负数(即亏损),则不能进行后续分配;如果可供分配的利润为正数(即本年累计盈利),则进行后续分配。 第二步,计提法定盈余公积金。按抵减年初累计亏损后的本年净利润计提法定盈余公积金。提取盈余公积金的基数,不是可供分配的利润,也不一定是本年的税后利润。只有不存在年初累计亏损时,才能按本年税后利润计算应提取数。这种“补亏”是按账面数字进行的,与所得税法的亏损后转无关,关键在于不能用资本发放股利,也不能在没有累计盈余的情况下提取盈余公积金。 第三步,计提任意盈余公积金。 第四步,向股东(投资者)支付股利(分配利润)。利润分配会计分录: 1. 计提法定盈余公积(税后利润的10%) 借: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说明:法定盈余公积金累计达到注册资本的50%以上,可不再提取。 2. 计提任意盈余公积(根据公司规章规定的比例或董事会决议计算) 借:利润分配-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贷:盈余公积-XX基金如有优先股。应在“任意盈余公积”前分配股利。 3. 分配股利(根据董事会决议): 借:利润分配-应付股利 贷:应付股利 4. 结转利润分配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利润分配-计提法定盈余公积 利润分配-计提任意盈余公积 利润分配-应付股利将前述内容总结如下图: 五、以盈余公积等弥补亏损 1. 盈余公积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借:盈余公积 贷:利润分配-盈余公积补亏 2. 以资本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借:实收资本/股本 贷:利润分配-资本补亏 六、适用《小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的 2.适用《企业会计制度》的:基本上与《企业会计准则》差不多,只是会计科目有差异。 来源:轻松财税,作者:彭怀文。 |